當前位置:

嘉禾十大怪

來源:?紅網(wǎng)嘉禾分站 作者:雷建軍 康俊珍 雷蕾 編輯:劉芷希 2025-01-20 15:23:15
—分享—

舊時,嘉禾民間流傳的十大怪之“怪”,,并不是人們所說的“奇怪,、怪異、怪誕”之意,,而是有“與眾不同”,,還帶點另類之意。嘉禾“十大怪”,,是嘉禾勞動人民在上千年生產(chǎn)生活中受簡陋或客觀條件限制積淀下來的產(chǎn)物,。

一,、面條當主菜

嘉禾地處湘南,以種植水稻為主,,在舊時農(nóng)村農(nóng)耕時代,,小麥作為旱作物,農(nóng)民每年都會種植,,“立夏”收割小麥曬干以后,,家家戶戶都會用石磨將小麥磨成面粉做麥子糍粑、麥糊糊,、攪稀粥當主食,,解放后,農(nóng)村出現(xiàn)了純手工私人面條店,,店家把面條挑到鄉(xiāng)村與農(nóng)民兌換麥子后,,再回去加工面條,一般一斤麥子兌換六,、七兩面條,。在集體化時期,縣城,,機關單位國家工作人員憑“糧票”供應面條,,一個月一人不超過6斤,在南方農(nóng)村,,稻谷,、紅薯、麥子是農(nóng)民的主糧,,用麥子兌換面條是用來招待客人當主菜(即等同于今天的肉類大菜),,平時,自家人舍不得吃,,一個月一個人只供應6兩豬肉,,炒菜連豬油都沒有,副食品相當匱乏,。家里來了客人,,沒有大菜、硬菜,,只能煮上一碗面條,,加以蔥、蒜,、姜等佐料作為主菜,。

二、怪酒不怪菜

嘉禾人自古好酒,、好客,,講客氣,、重情義,一年四季逢節(jié)必過,,過節(jié)期間,,千方百計都要弄點下酒菜喝上幾蠱,但在以前,,農(nóng)村十分貧困,,人們生活水平不高,但這不能阻止嘉禾人熱情好客,,大氣豪飲的習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客人到家了,,沒有好菜,,不打緊上一大缽子水酒、倒缸酒或燒酒,,從壇子里夾些腌制的蘿卜條,、大頭菜、剁辣椒,、霉豆腐,,炒一小碟花生米,脆豆子,,有條件的煎一兩個禽蛋,,煮碗面條當主菜,,也要用優(yōu)美的“勸酒詞”把客人勸喝得酣暢淋漓,。

只要有了酒,菜多菜孬不重要,。古老的嘉禾民歌中“篩酒不要斷酒壺,,唱歌不要斷歌聲,斷了酒壺難留客,,斷了歌聲難起音”就是對嘉禾人的“無酒不成席,,怪酒不怪菜”風俗的真實寫照。

三,、斗笠當鍋蓋

斗笠是我們嘉禾縣集體化時期一大經(jīng)濟支柱產(chǎn)品,,能工篾匠用楠竹加工成細篾片、頂尖,、盤圓,、竹篾夾層中絮滿粽葉,、塑料薄膜,直徑大約一米左右,,農(nóng)民用于雨天遮雨,,晴天擋太陽的工具,特別是嘉禾縣田心鄉(xiāng)山田村村民編織的斗笠還出口到了東南亞國家,。

農(nóng)村紅白喜事,,人多、菜多,、酒席多,,廚師用大鐵鍋炒菜,沒有木制,、鋁制大鍋蓋,,就用斗笠當鍋蓋,尖頂當揭手蓋,,輕便,、不漏汽,方便得很,。不過,,現(xiàn)如今都改用鋅皮鍋蓋,斗笠早已不再當鍋蓋用,。編斗笠這個傳統(tǒng)手藝也幾乎失傳了,。

四、煤炭墻上曬

嘉禾縣是全國著名的產(chǎn)煤大縣,,原來煤炭稅收占全縣財政稅收收入的一半,,農(nóng)村的村民煮飯、炒菜,、養(yǎng)豬煮潲,、燒水、烤火都燒煤炭,,農(nóng)村買來煤,,用竹篩子篩出塊煤,細煤,,按煤炭的熱量大卡來配合粘性紅泥巴,,用鋤頭和勻水、泥,、煤炭,,赤腳煤炭踩柔軟,(嘉禾人稱“踩煤”),然后用掃把將有屋檐下淋不著雨且向陽的墻面掃凈,,灑上涼水冷卻后,,將大小類似的煤餅糊上墻。整整齊齊地煤餅巴在墻上,,煞是好看,。如今只有偏僻的山村還有這踩煤、煤餅上墻的習俗,。

五,、狗崽牽繩賣

嘉禾人喜歡養(yǎng)狗,狗是人們忠實的伙伴,,看家護院,,陪人遛彎。非常討主人喜歡,,家里狗婆一般下崽一窩會有1至7只不等,,滿兩個月后(每只狗重量6-10斤左右),胖嘟嘟的“奶狗崽”會被主人用稻草搓成大拇指粗樣的稻草繩子,,浸泡水后,,捆住狗脖子,牽拉著到圩場上去賣,。買狗者分兩種,,一是買狗用來養(yǎng),那必須是高大,、腿粗,、體長、尾巴有勁,,耳朵豎立靈活,,牙口好、花舌頭(會抓老鼠),、毛發(fā)油亮,、眼睛雪亮的狗。二是買來宰殺的狗,,嘉禾人招待貴客喜歡安排“全狗宴”,,需買不肥不瘦的土狗,。有人會選6-12斤的“奶狗崽”,,有人會選18斤左右的“童子狗”,還有人會選20多斤的“老狗”,?!凹t燜狗肉”是嘉禾十大湘菜之一,狗肉燜出的“膠油”(即膠原蛋白),可謂是“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墻,。”

六,、澡巾當褲帶

舊時,,嘉禾農(nóng)民,穿的是大褲頭土布褲,,左邊一折,、右邊捏住褲頭往左邊一疊、肚子一吸氣,,在肚臍眼處翻一緊折,,就算穿緊褲子了。但在農(nóng)作和外出挑鹽販紗做生意時,,褲子容易松馳下來,,于是家里女人就用棉麻線在自家的“土織布機”上編織一條一丈多長的長帕子,讓男人在腰間捆扎三四圈,,既可當褲腰帶又可御寒保暖,,取下來還可擦汗洗澡當澡巾。

七,、辣椒串著賣

嘉禾的辣椒與眾不同,,是全國有名的“三味辣椒”,即椒尖甜,,椒身辣,,椒蒂香。

一到秋天,,辣椒紅了,,人們把辣椒從地里摘回家,除去病椒,、蟲椒,,再用針線將椒蒂一個一個穿入線中,連成一串串紅艷艷的“辣椒串”,,掛在通風透氣的房墻,、屋梁上,這樣處理的辣椒不易壞,,炒菜時可隨用隨摘,,十分方便。多余食用不完的,,還可拿上串串紅辣椒到圩場上去賣,,也有的會將其當作饋贈親朋好友的禮物,。一串串的紅辣椒,也成了鄉(xiāng)下農(nóng)家生活藝術的一大亮麗風景,。

八,、尿桶床頭在

嘉禾農(nóng)村的舊房子普遍不寬敝,大約40-60平方米一間,,有的一家七八口人擠在一塊,,更顯擁擠不堪,吃飯時,,只能端著飯碗,,夾些菜走到屋外巷子里吃,窄小的房間鋪張床,、一個火灶桌子,、一個碗柜,兩條凳子就已塞滿整個空間,。過去,,農(nóng)村衛(wèi)生條件差,沒有專用衛(wèi)生間,,家家戶戶只能在屋門角,、樓梯下或床頭下面放個木制“尿桶”,用以解決平時全家人解小便之急,,尿桶裝滿了就挑到自留地里澆菜,,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但尿桶擺在床頭下,、樓梯下,、門角里既不衛(wèi)生又不文雅,成天有股尿騷味,,特別是晚上夜尿,,那是醺得你“今夜難以入眠”。

九,、六月天氣把帽帶

在七十年代初期以前,,由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差,缺醫(yī)少藥,,“癩痢病”即“癩子頭”的流行沒法控制,,嘉禾人患“癩子”病的人比較多,無法治療,,十有八九的人頭發(fā)部分或整頭皮毛落光,,變成“癩子頭”或“禿頭”,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這群人不管男女,,為了遮羞,女人常戴長綢帕,,男人戴頂帽子,。一年四季不脫,在人面前總有種自卑心理,,最怕別人叫“癩子頭”,、“癩子婆”,在當時給男人,、女人找對象造成很大的影響,。

十、短袖穿在長衫外

舊社會,,嘉禾人生活水準不高,,特別是窮苦人,冬季來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單薄的長衫棉衣難以御寒,,冷得瑟瑟發(fā)抖,,于是,大家也顧不上服裝季節(jié)的差別,,把夏衣短袖套在冬裝上防寒,。因此,才會出現(xiàn)冬天“短袖穿在長衫外”之不倫不類之舉,。誰曾想,,嘉禾過去的這一服裝“丑態(tài)”卻被改革開放后的時代服裝精英模仿過來,現(xiàn)如今短袖穿在長衫外還成為了一種時尚,。

掃碼收聽

嘉禾人民廣播電臺,,嘉禾人自己的廣播電臺!

在嘉禾就聽FM101.6

制作:雷建軍 康俊珍 雷蕾

文稿來源:李小秋

來源:?紅網(wǎng)嘉禾分站

作者:雷建軍 康俊珍 雷蕾

編輯:劉芷希

本文鏈接:http://qf15.com/content/646945/64/14643806.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嘉禾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