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嘉禾分站(供稿 嘉禾縣科協(xié))90后的李英輝是嘉禾縣珠泉鎮(zhèn)大田嶺社區(qū)的居民,,自幼在農村長大的他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懷,,對于養(yǎng)育自己長大,、培養(yǎng)自己成長的紅土地,,李英輝既無比熱愛又充滿崇拜,,正是這種情懷,,讓李英輝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種植“小白”到“土專家”
“家里有幾十畝地荒了,,挺可惜的,?!痹谂c父親一次聊天中,父親無意間告訴李英輝,,家鄉(xiāng)有塊地,,原先盛產糧食,但因水利年久失修,,導致30多畝良田變成了荒地,,本想自己開荒種糧,但年紀大了,,有心無力,。老人家心痛撂荒的土地,,便問起了李英輝的想法。本是隨口一問,,沒成想卻喚醒了埋藏在李英輝心里二十多年的夢,。
激動過后,李英輝發(fā)現(xiàn),,對于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他一無所知。土地如何治理,、糧食如何種植,,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問題,成為了李英輝治理荒地遇到的首要難題,。面對困難,,李英輝沒有盲目的沖動,他首先向村民討教,,水從哪來,、地要怎么整,從這些小問題開始,,李英輝向村里的長輩們一一請教,,逐漸掌握了村里土地的情況。他又向當?shù)胤N糧大戶,、專家請教種糧的知識,,尋求指導與合作。在深思熟慮后,,李英輝便把30多畝荒地給承包了下來,,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yè)生涯。從承包30畝荒地開始到現(xiàn)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關于農業(yè)的書籍李英輝看了上百本,與“專家”交流數(shù)百次,,到外地學習考察數(shù)十次,。就這樣,這位“種植小白”用了不到三年時間,,成了縣里業(yè)界的“專家”,。
“小種植”的“大情懷”
種地第一年,由于敢吃苦好學習,,又遇上好收成,,李英輝從30畝地里收了3萬多斤糧食。雖然收入沒有原來的多,,但他卻感到格外的幸福,,也讓他信心倍增——他有能力整治更多的荒地,。在這一年,他發(fā)現(xiàn)不止本村有荒地,,全縣許多的村都有,。于是,把這些荒地變成良田,,成為了李英輝新的目標。
說干就干,,李英輝一個人跑部門,、找專家、搞設計,、籌資金,,從原來的“小白臉”曬成了“大黑臉”。三年時間,,他先后在大田嶺村,、平世村、袁家村等10多個村建立了自己的種植基地,,開荒700余畝,,種植面積1000余畝。
為了更好的發(fā)展種糧事業(yè),,治理更多的荒地,,2019年,李英輝注冊成立了英輝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帶領更多的農戶參與荒地整治,。而他也決心把種糧食作為終身的事業(yè),用行動回饋養(yǎng)育他成長的土地,。目前,,合作社共帶動100多名農戶就業(yè),得到了干部群眾的好評,。李英輝也成了嘉禾縣的農業(yè)生產農業(yè)科技示范戶,。
來源:紅網嘉禾分站
作者:嘉禾縣科協(xié)
編輯:唐麒斌
本文為嘉禾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