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歌聲裊裊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鄧文慧 編輯:李媛媛 2019-10-21 11:52:15
—分享—

★鄧文慧

半升綠豆選豆種哪,

我娘(那個)養(yǎng)女不擇嫁呀,,

媽媽吔,,害了我,。

吃了好多冷茶飯,,

喝了好多冷菜湯,,

挨了好多巴掌砣,,

媽媽吔,,害了我,。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嫁根木頭就背起走,

媽媽吔,,害了我

……

哀怨,、凄婉、憂傷,、纏綿的《半升綠豆》,,是嘉禾伴嫁歌中的經(jīng)典曲目。在嘉禾,,人人會哼,,逢嫁必唱,經(jīng)久不衰,。我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濃縮了幾十年悠悠鄉(xiāng)愁,。

前不久,,姐姐嫁女,要求女兒,、女婿從長沙回老家舉辦傳統(tǒng)的婚禮,。俗話說“娘親舅大”,,身為舅舅的我,應(yīng)邀欣然前往,,不惟坐上席,、喝喜酒,更喜能聽鄉(xiāng)音,、溫舊夢,、解鄉(xiāng)愁。悠悠伴嫁歌,,伴隨我童年的懵懂,、少年的夢想、青年的奮斗,、中年的漂泊,,幾十年來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時時撥動我內(nèi)心深處那根思鄉(xiāng)的弦,。

1987年,,姐姐出嫁,我在鄉(xiāng)下讀初中,,那是我迄今為止,,最后一次聽伴嫁歌,后來進(jìn)縣城念高中,,去省城上大學(xué),,在外地忙工作,幾乎徹頭徹尾離開了家鄉(xiāng),,從此,,再也沒有聽到過原汁原味的嘉禾伴嫁歌。

彈指之間,,32年過去了,,夢里依稀想起那熱鬧非凡的場面,真是余音繞梁,,終身不絕啊!

嘉禾,,處在湘南腹地,山乖水嘉,,人美歌甜,,是神農(nóng)教耕之地和民歌之鄉(xiāng)。嘉禾伴嫁歌源遠(yuǎn)流長,,傳說源于楚懷王的玄孫女楚玉帶領(lǐng)一群仙女來嘉禾傳唱,,已有2000多年歷史。民歌界就有“北有蘭花花,,南有伴嫁歌”之說,。以前嘉禾的女孩子不會唱伴嫁歌,,不僅會被長輩責(zé)罵,還擔(dān)心嫁不出去呢!解放后,,專家整理出伴嫁歌的曲譜有1300多首,,其旋律還隨著《芙蓉鎮(zhèn)》、《山道彎彎》,、《夢牽故鄉(xiāng)》等影片名揚四海,,2006年列入了湖南省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著名作曲家王佑貴年輕時曾在嘉禾實習(xí)2個月,,成名后,,他發(fā)自肺腑地說:“我能創(chuàng)作出《春天的故事》,是在嘉禾吸取了嘉禾民歌的營養(yǎng)”,。

刀把豆來把大把來,,

蛾眉豆來結(jié)紫花來,,

拿個籃子走人家來,,

走到下屋哥哥家來,

拿個籃子掬一把來,,

花香香遍千萬家來,。

刀把豆來把大把來,

蛾眉豆來結(jié)紫花來,,

嫂嫂掬把蛾眉豆來,,

種在自家屋檐下來,

春來它是苗一棵來,,

秋來滿園紫花開來,。

與《半升綠豆》的傷感恰恰相反,這首《蛾眉豆》的旋律輕快活潑,,如高山流水叮咚作響,,唱出了妹妹在哥嫂的照顧下,過著無憂無慮,、待字閨中的幸福生活,。

我是泡在這歌聲里長大的,村里誰家有姑娘出嫁,,全村齊動員,,像過節(jié)一般。伴嫁一般要唱兩個晚上,,女人唱男人看,,女人是演員,男人是觀眾,。頭一晚叫伴小嫁,,唱到半夜;第二晚要唱通宵,,直到新郎官家來接親。伴嫁歌,,不僅僅是大人們的娛樂,,也成了孩子們的歡樂時光和難忘的童年印象。

斷黑之前,,主人家收拾好廳屋,,把鋤頭、籮筐,、潲桶等眾多農(nóng)家什物整理好,,關(guān)好愛搗亂的家禽,騰出一大片空間來搞好衛(wèi)生,。幾張八仙桌拼成連席,,擺好青花茶碗、碟子,、竹筷,,擦亮長、短板凳和高,、低竹椅,。從自家壇子里夾出白辣蘿卜條、黑辣茄子皮,、黃酸長豆角,、脆辣刀把豆、金色茶油豆腐乳,,自家產(chǎn)的橘子,、柚子、紅瓜子,、炒花生米,,還有從集鎮(zhèn)供銷社門市部買來的餅干、紅棗,、糖果等,,所有好吃的齊刷刷端出。桌中央的一大臉盆,,盛滿剛從滾茶油鍋里撈出的炸冷米花,,還在滋滋暗響,銅茶壺里,,煮好的茶水熱氣騰騰,。地上幾爐炭火,燒得正旺,紅紅火火,。屋頂馬燈高懸,,燭光氤氳,香氣四溢,,溫馨無比,,一個頗具地方特色的歌堂會準(zhǔn)備就緒,只待客人來開唱了,。

早早吃過晚飯,、洗好碗、喂好豬,,忙完家里的一切后,,村里年老的奶奶們、年輕的嬸嬸嫂嫂們,、一起長大的姐妹們,、年幼的妹子們,不約而同陸續(xù)趕到歌堂參加歌會,。在“德藝雙馨”歌頭的領(lǐng)唱下,,伴嫁拉開了序幕。沒有麥克風(fēng),,天然的嗓子就很亮;沒有道具,,杯碟碗筷,、茶壺鍋蓋,、斗笠竹扇,就地取材拿來就演;不用化妝,,平時生活咋樣就咋樣;不用吹拉彈,,鄉(xiāng)里妹子天生會唱歌。對歌,、拉歌,、獨唱、合唱,、舞歌輪番上演,,一曲接著一曲,抑揚頓挫,,此起彼伏,。充滿泥土氣息的、傳唱數(shù)千年的鄉(xiāng)村原生態(tài)音樂,,從幾百年的古民居里迸出,,傳遍千年古村落。

奶奶們用慈祥的歌聲送來祝福,嬸嬸們把做媳婦的規(guī)矩融入歌詞,,母親的歌聲里滿是對女兒的不舍與擔(dān)憂,,姐妹們則唱出一聲聲離愁別緒。農(nóng)耕文明的點點滴滴和農(nóng)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通俗易懂的歌聲里得以傳承,。女人一生的酸甜苦辣,在歌聲中得到盡情地釋放,,時而高亢,,歡天喜地,時而低沉,,如泣如訴,。人性的純樸與善良,情感的真摯與熱烈,,在一曲曲古老的民歌里淋漓盡致地渲泄,,這是女性詩經(jīng)的傳承,是天籟和人籟交響的樂章,,天地亦為之動容,。

老父老母坐在隔壁,安頓好遠(yuǎn)方來客外,,還在琢磨婚禮的每個細(xì)節(jié)步驟,,回憶女兒成長的得失喜樂,討論嫁女后的生產(chǎn)生活,,展望女兒今后的日子,。哥哥弟弟竄上竄下,忙里忙外,,維護(hù)秩序,,端茶送水,其樂融融,。村里的男人們在堂外圍觀,,有的品歌論舞,如滋如醉;有的在歌里讀女人思人生想未來;有的平時“表現(xiàn)不太好”,,聽不下去就早早回家歇息了,。小孩子聽不懂,在歌堂里追追打打,,吵吵鬧鬧,,混個糖粒子,笑咪咪走開了,,吃完了,,找個理由又折回來,盡興在這快樂的天堂里。

一根生柴半把火,,

照我姐姐花一朵,,

瓜子臉來愛死人,

想壞好多后生哥,。

一根生柴半把火,,

照我姐姐像花朵,

花香自有蜂來采,,

媒公媒婆幾頭梭,。

一根生柴半把火,

皇帝養(yǎng)女招駙馬,,

鳳鳥長翅要離窩,,

姐啊姐,莫奈何,。

一根生柴半把火,,

照見姐姐舞婆娑,

今日歌堂熱熱鬧,,

明日歌堂好冷清,。

一根生柴半把火,

本想留姐多日伴,,

手把轎門喊姐回,,

日后莫忘回來坐。

一首《姐姐出嫁》,,從喜樂到無奈,、再到不舍,接近伴嫁歌的尾聲,。天空逐漸露出魚肚白,,一場鄉(xiāng)村自編、自導(dǎo),、自演、自娛自樂的通宵歌舞會告一段落,。裊裊炊煙升起,,姐妹們稍作休息,吃過早飯,,梳妝打扮,,又緊隨迎親隊伍一路唱著去送親,伴嫁于情意綿綿的歌聲中,,慢慢落下帷幕,。

農(nóng)村出嫁的女孩至今保持有“回門”的習(xí)俗,就是女兒出嫁三日之后必須回娘家。一首歡快幽默的《娘喊女回》,,將牽腸掛肚的娘和沉浸在新婚之中的女兒的心靈,,刻畫得栩栩如生:

女啊,喊你早晨回來吃飯,,女啊!

哎咳娘啊,,早上歸來露水大哪,娘呀!

女啊,,露水大就上午回來,,女啊!

哎咳娘啊,上午回就日頭大來,,娘啊!

女啊,,日頭大就借把傘來,女啊!

哎咳娘啊,,借把傘就借不出哪,,娘啊!

------

聽姐姐輕聲哼著《娘喊女回》,熟悉的鄉(xiāng)音,,歡快的旋律,,瞬間把我拉回那久遠(yuǎn)的回憶,“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啊!

姐姐出嫁時,,改革開放已推進(jìn)9年,農(nóng)村分田到戶大包干也已6年,,城鄉(xiāng)面貌日新月異,,但農(nóng)村傳統(tǒng)面貌依然保持。父母只有這么一個寶貝女兒,,家里勞力多人口紅利較大,,經(jīng)濟條件也還可以,而且姐姐為哥哥的發(fā)展和弟弟的學(xué)業(yè)做出了較大的犧牲,,姐姐的婚禮自然成了村里村外關(guān)注的焦點,。父母也下足了本,洗衣機,、電視機等當(dāng)年時尚的家電都買了,,按照傳統(tǒng)的習(xí)俗,親朋好友來伴嫁了好幾天,。出嫁時,,姐夫家安排來抬嫁妝的人數(shù)達(dá)66人,迎親隊伍拉得好遠(yuǎn),,熱鬧非凡,,轟動一時,。

多次聽媽媽悲傷地說過,外婆去世前,,希望能在姐姐出嫁的歌堂上高歌幾曲,,把祝福送給姐姐,可惜外婆還是早一年去世了,,終年78歲,。

外婆出生在積貧積弱兵荒馬亂的清末,14歲死了娘,。沒媽的孩子象跟草,,為了減輕家里吃飯的負(fù)擔(dān),外婆自己背著娘去世時留下的一床被子作為嫁妝,,自己做主,,一無所有,冷冷清清,,15歲就嫁人了,。外婆在婆家里受盡了白眼,貧苦凄涼的少年記憶是她終身的痛,。她的內(nèi)心深處多么希望看到生在新社會長在好時代的外甥女幸福出嫁啊,。

母親出生時,前面已經(jīng)有一個姐姐和兩個哥哥,,可惜兩個哥哥都夭折了,。重男輕女的外公,當(dāng)時在外縣做作私塾先生,,家人來報喜時,,臉一黑,“丟到尿桶里去”,,這樣一句話就打發(fā)了;后來居然還辭掉工作,,跑到外省流浪一年以示泄憤。生在舊社會長在新社會的母親在外公面前盡量“做牛做馬”,,忍氣吞聲,,以謝外公“不棄”之恩,但當(dāng)先生的外公卻從來沒有教母親認(rèn)一個字,,母親一輩子籮筐大的字都不認(rèn)識幾個,。母親出嫁時,已經(jīng)解放好幾年了,,思想被“解放”的外公有了一絲懺悔之情,伴嫁,、坐轎,、配上豐厚的嫁妝,,把母親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嫁到了我家,算是對母親的一點補償,。這是母親時常跟我們提及的她年輕時少有的幸福時光,。

姐姐的婚禮場面仿佛就在昨天,今天,,外甥女婚禮的序幕即將拉開,,伴嫁歌會就要開始了。

打起鑼鼓鬧起臺,,

唱歌姐妹就請出來,,

有歌姐妹席上坐,

無歌姐妹兩邊排

------

幾聲嗩吶,、幾錘鑼響,、一段二胡,一下就把鄰里鄉(xiāng)親吸引過來了,,男女老少,,或立或坐,圍成一圈,。樂隊落座,,接著,十來位經(jīng)過一番精心打扮的“演員”粉墨登場,,把外甥女團團圍在中央,,在歌頭的領(lǐng)唱下,從《安席歌》開唱,,接著《送姐》,、《姐姐出嫁》、《娘喊女回》,、《半升綠豆》,、《戲媒》等,一曲接一曲,,把所有的贊美與祝福融入高亢的歌聲中,,融入歡快的舞蹈中,盡情地唱,,盡情地跳,,圍觀的親友盡情的鼓掌,只道是,,“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p>

我欣賞著既熟悉又陌生的歌舞,,心里滿滿的疑問:演出團哪來的?怎么有新歌?拉著姐姐到門口詢問,,姐姐笑地說:“你呀!少小離家老大回!家里的規(guī)矩一點都不懂了吧?”,接著她耐心地跟我解釋,,伴唱的隊伍是本村成立的“伴嫁歌舞團”,,姐姐也是其中的主力唱將之一。由村里投資,,成立好些年了,,在縣文化館老師的培訓(xùn)下,在全縣已小有名氣,在縣里的民歌大賽上還獲過大獎,?!澳阆氩坏桨桑澳?,我們這支隊伍還應(yīng)邀去了香港臺灣做交流表演呢,。”看著姐姐滿臉自豪,,我頓感自己孤陋寡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姐姐又向我介紹她們的演出經(jīng)驗:現(xiàn)在的年輕人,,文化高,,但講土話的少,講“官”話的多,,而且會唱伴嫁歌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小時候那種歌堂式的伴嫁行不通了,中斷好多年了,。大家都不愁吃不愁穿,,開開心心的,過去那些聽起來不高興的歌,,大家也不太愿意聽了,。但是近幾年,伴嫁又慢慢地時髦起來,。因為大家日子都好過了,,家家戶戶就個把小孩,都想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zé)狒[一番,。我們唱的伴嫁歌要合老少皆宜的口味,,也就半土半洋地“時尚”起來了,有些曲子還請老師填上“普通話”,,有時還應(yīng)邀加幾句英語呢,。

姐姐還說:我們這支隊伍經(jīng)常忙不贏呢,在嘉禾,,以前只聽說過名字的村落大都去過了,。姐妹們都感覺很開心,,現(xiàn)在的生活是不打麻將擺“長城”,,而是唱歌“旅游”健體,,白天干活,晚上歌舞,,還能在家門口附近賺點錢,。姐姐說著說著,臉上漸漸洋溢出幸福滿足的表情,。姐姐5歲的孫女出來找奶奶,,說姑姑好漂亮,要拖奶奶去看看,。一曲歡快的旋律正從客廳傳出來:

一看姐姐頭,,頭發(fā)梳得流,頭發(fā)流啊流,,擦了桂花油;

二看姐姐眉,,眉毛生得彎,眉毛個彎彎,,當(dāng)?shù)枚l龍;

三看姐姐臉,,臉子生得白,臉子個白白,,當(dāng)?shù)锰一ㄉ?

四看姐姐口,,口子生得圓,口子個圓圓,,當(dāng)?shù)悯庺~口;

五看姐姐牙,,牙齒生得齊,牙齒那個齊,,好像蘇州米;

六看姐姐衣,,紅的配綠的,紅紅個綠綠,,實在看不足;

七看姐姐褲,,褲是毛尼褲,毛尼那個褲,,七尺二寸布;

八看姐姐手,,手子生得尖,手子個尖尖,,好帶玉紗圈;

九看姐姐腳,,腳是辣椒腳,辣椒那個腳,,行路好快樂;

十看姐姐鞋,,鞋是繡花鞋,,越看呀越是,越是逗人愛,。

《十唱姐的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鄰里鄉(xiāng)親的嬸嬸,、阿姨、姊妹們一個接一個的傳唱聲中,,把外甥女從頭夸到腳,,把伴嫁的氣氛推向高潮,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一對幸福的新人,。

姐姐的幸福深深感染了我,,前塵往事一齊浮上心頭,仰望星空,,感慨萬千,。席慕容在《鄉(xiāng)愁》中寫道:“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yuǎn)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贝丝蹋悍鞔蟮?,花好月圓,,從姐姐屋里傳出的幽幽伴嫁歌,悠揚宛轉(zhuǎn),,清冽纏綿,,余音繚繞,聲聲入耳,。熱鬧著姐姐家的熱鬧,,幸福著晚輩們的幸福,我的思緒隨著歌聲越飄越遠(yuǎn),,越飄越遠(yuǎn),,融入那無邊無涯的天際。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鄧文慧

編輯:李媛媛

本文鏈接:http://qf15.com/content/2019/10/21/6142458.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嘉禾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