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農(nóng)民農(nóng)耕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紀念先祖不忘歷史最重要的,、最隆重的節(jié)日。杜牧詩曰:“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而今年我們鎮(zhèn)的清明節(jié)假這幾天,,恰好相反,天干地熱,。應了那句“清明要晴,,谷雨需淋。”的農(nóng)諺,。值得慶幸的,,我的四個崽女都從省內(nèi)外按約先后回到了家過節(jié),而且每個兒女都奉獻了一個上千元的大紅包,。名曰來祭祖,,實際上,成了一次孝敬我們倆老子的大好時機,。
到掃墓這天,,一吃了早歺,便集合所有能上山的人,,大張其鼓的去踏青上墳,。幾十個人誰也沒閑,力氣大的就背煙花和鞭炮,,小孩子們拿著人工做的各式各樣的鮮花,,婦道人家拿臘燭、暝幣瞑紙和香,,其余男士扛鋤頭鐮刀等工具,,指定專人提著盛有畜禽酒果等三牲的籃子。我們依次走在田埂和山路上,,似一條舞動著的長龍,。為抄近道,上山的路有些地方很陡很難走,,后面的人能摸到前面人的腳跟,,因而許多人都踹不過氣來,,這也是鍛煉鍛煉身體的一次機會。眾后裔子孫在多處墳頭上燒香燃燭,、陳獻三牲素果后,,心誠意篤叩拜,心里口頭念叨著吉祥吉利言辭,。最后到我母親之墳祭祀,,在母親靈寢前,我含悲忍淚祭以文曰:
“唯公元二0一六年,,歲次丙申清明節(jié),,長子雷光宏率家族眾員,懷虔誠之心,,備香帛冥幣和三牲酒醴,、素果不腆之儀,拜祭于慈母寢靈前,。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嗚呼哀哉!吾母沒到古稀,操勞過度,,傷及身體,。恰逢春節(jié),虛而患病,。兒雖盡責,卻遇庸醫(yī),。華佗無奈,,遠地嘆泣。寸心未報,,撒手歸西,。草木無語,腸斷肝烈,。母生有七,,倆個早失。三兒二女,,一大家子,。養(yǎng)兒育子,不遺余力,。煤油燈下,,紡紗織衣。咬繩傷齒,,針刺手指,。五更即起,,大鍋熬稀。晨下田里,,至午日烈,。大汗淋漓,滴成糧食,。寒風冬起,,衣不蔽體。無米之炊,,巧婦變癡,。野菜糠皮,磨粉當食,。麥米飯粒,,留與兒吃。母以茶水,,填肚充饑,。辛酸一世,有誰能知,。
改革開放,,指望福享。風云難測,,褔禍相伴,。六十有八,病魔來串,。陰錯陽差,,閻王誤判?;赀[冥府,,兒斷肝腸。百乎不應,,再無母伴,。限天無眼,終成遺憾,。今備三牲,,果酒不腆。九天有靈,,來品來嘗,。佑我兒孫,世代榮昌,。財丁興旺,,身體健康,。
母親啊母親!育兒有法,治家有方,。勤儉樸素,,永代不忘。不辭勞苦,,世代相傳,。誓承母范,光耀祖先,。敢告吾母,,慰我母靈。 來格來嘗,,謹告尚饗!”
禮畢,,煙花砰砰沖天,炮竹噼里啪啦連響,。
在離母親墳地兩百余米處,,有一位為解放我們家鄉(xiāng)時犧牲生命的戰(zhàn)士、而葬在此山的一座烈士墓,,墓碑顯示:烈士羅土意之墓,,歿于一九四九年七日初五。離開了母親墓地,,我又特意去烈士墓墳頭給他燒了三柱香焚了冥幣,,也算了卻了心愿。
掃墓回到家時,,墻上的時鐘已快指向十三點,。媳婦女兒各顯神通,心靈手巧忙在廚房,,我和兒孫們歡聚一堂,聊了生活又聊家閑,,苦了的是我們上一代的人,,而如今你們過上了小康,最終還是說應該感謝共產(chǎn)黨,。大兒子說,,父親呀!母親呀!您倆老年紀這么一大把了,總還在田頭地里忙這忙那,,還為我們掛念操心,。從今往后,就只管調(diào)好身體,,頤養(yǎng)天年了,。就不要再去種什么田呀地呀!種什么菜了,,種那么多菜上下幾家都吃不完,爛了浪費了,。您的一切生活費呀醫(yī)療費呀等等,,全包在我們兄弟們身上。二兒子說,,我們都盼您們身體健康,,只要你們沒生疾病,生活不要我們照料,,就是我們的福氣了,。我打算去買根釣魚竿,您若閑來不做亊太枯燥,,就到村口水塘去釣釣魚,,享受享受清靜。三兒子說,,過些日子,,我給你們倆老到旅游社去買去北京、去上海的旅游票,,去坐坐飛機,,看看世界。老婆子被說服得樂不可言,,喜笑顏開,。我說,菜還得種種的,,輕微的勞動勞動對身體還是有益的,。我這么一說,他們也就無話可說了,,那就誰我便吧!子女們的孝心真正是應了唐·盂郊的那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不大一會兒,,飯熟菜熱,,掌勺的報:“吃飯啰!”全家四世同堂,和睦相處,。加上兄弟姐妹家的人,,四張大圓桌子還坐不了,席間大家談笑風生,。加上有當鄉(xiāng)長的侄子捧場,,天南地北的談天說地,更是趣味橫生,。我以老賣老即席訓話;今天大家只管吃吃喝喝,,今雖無山珍海味招待你們,,可要不是“不管白貓黒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好政策來得好來得早,,那就連這么象樣的十多個菜和這種倒缸酒都會吃不上喝不到啊!大家就將就將就算了,來來來!毎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吧!說完后,,大家就暢懷痛飲,幾個回合下來,,便出現(xiàn)了“家家扶得醉人歸”的那道麗景,。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雷源忠
編輯:鄧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