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一直都喜歡行走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喜歡在名山大川中找尋心底的寧靜,,喜歡走在沙漠戈壁體會那種蒼涼的感覺,喜歡在古村落中尋覓那種藏于心底對我們這個民族的肅然起敬,。
3月22日,,帶著這種心情,我與三五好友驅車走進了千年古村落-仙江古村,。這是一個似乎被人遺忘了的村莊,,青山綠水圍繞的“處女地”。
據(jù)考證,,仙江村始建于唐代前后,,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羅氏始祖由江西遷徙而至,,子子孫孫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今日3000余人的昌盛。古村選址遵循“陰陽八卦”的理想風水模式,,村頭的舂陵江是湘江的支流,,屋后青山蔥綠,村子呈“烏龜背形”半島古堡村結構;仙江村處于“南方絲綢之路”古道,,明朝參政陳尚伊在《仙人橋石梯碑文》描述:“此地北通京闕,,南貫交廣……”;仙江村是紅軍長征突破蔣介石湘江三道防線古戰(zhàn)場,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至今保留有練兵場,、聚義堂、古聯(lián)等可為佐證,。
走進仙江古村,,通往村中的青石板路寧靜而悠長,,一座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古亭盤踞在石板路中間,仿佛在向遠道而來的游人招手,,讓大家小憩一會,,再來揭開千年古村的神秘面紗;走進古亭,在碩大的石柱上清晰可見古聯(lián):“津舜水,,枕嶷山,,靈鐘河岳;煥銀橋,雄荊楚,,秀啟龍門”,,開啟了我們對仙江古村探秘的“第一扇門”。
我們緩緩地走在村中寧靜的街道,,你會覺得心一下子就變得恬淡而從容,,忘記了都市的浮華與躁動,恍如置身于一個沒有利益紛爭,、恩怨糾葛的年代,。
仙江村是首屆茅盾文學獎《芙蓉鎮(zhèn)》的原型地之一,在古華著作《芙蓉鎮(zhèn)》中就有描述仙江村古亭和古戲臺的詞句:“在長亭對面有一個銹跡斑駁的古戲臺……”,。仙江村古戲臺建于清道光二年,,長約25米,寬約15米 ,,是古時全村文化活動中心,。仙江還是湖南衛(wèi)視“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欄目《嘉禾戀歌》拍攝取景地,電視連續(xù)劇《浴雪羅霄》拍攝地,、電影《芙蓉鎮(zhèn)》取景地,,即將開拍電影《芙蓉渡》選拍地。
仙江古村民風淳樸,,代有才人出,。在我們的請求下,村支部書記羅衛(wèi)平翻閱了仙江村羅氏族譜,,才發(fā)現(xiàn)仙江村有嘉禾縣歷史上唯一進士羅以純,,清朝提督羅灶升等。
當?shù)乩先烁嬖V我們,,仙江村在民國時期曾出過幾位軍官,,他們常年駐守在外,為了增進了解,、交流感情,,集體出資修建了聚義堂,時常相聚議事,。
仙江古村落為典型磚木混建建筑群體,,多以清乾隆二十七年至道光二十一年間古商鋪,、古居為主,大約有200余棟,,還有古井,、古商道、古商鋪,、伙鋪等,,由6000余米的青石板路縱橫交錯連接組成。村落整體保存較好,,是目前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古河道與古民居山水合一的特色古村落,,有很高的歷史傳承和民間文化內(nèi)涵,。村落內(nèi)古建筑結構上簡單,、簡約,建筑裝飾色調上素雅淡秀,,村落在外視上給人第一印象就是:青瓦,、灰墻、屋角突起的馬頭墻異彩紛呈,,檐飾彩繪,、磚雕、雕花格窗交相輝映,,斑駁的灰墻黛瓦,,隱現(xiàn)出村落昔日的輝煌。建筑材料多為本地木材和磚石,,就地選材,,價廉物美,屬生態(tài)環(huán)保型低能耗建材,,房屋以木構架招梁式,、穿斗式為主,內(nèi)部分隔大都是木板壁,、木屏門,、木隔扇,建筑單體棟雕梁畫柱,,刻檐飄脊,、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鳥,、栩栩如生,,墻磚上大都刻有當時的建筑年代,凸顯出湘南古村落人居環(huán)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技藝,。
仙江村仙人橋為天生橋,,被譽為“嘉禾八景之一”,橋高48.7米,,跨度63米,,明朝參政陳尚伊為仙人橋寫有《仙人橋石梯碑》,將仙人橋譽為“曠世自然文化遺產(chǎn)”,。
倒缸酒在仙江古村已有約600年的歷史,,仙江村村民家家戶戶都會釀倒缸酒,鄉(xiāng)親們也親切地稱呼它“土茅臺”,。倒缸酒以純香“醉腳不醉頭”聞名,,喝一口,甜如新蜜,,醇如玉液,,連平時不善飲之人都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
當?shù)乩先烁嬖V我們,,仙江村是嘉禾民歌最早的發(fā)源地之一。嘉禾民歌鼻祖羅四姐即為仙江村人,,相傳羅四姐在廣西柳州魚峰山下與壯族歌手劉三姐對歌三天三夜,,不分勝負,促使古越國與宋朝化干戈為玉帛,,最終歸順于宋立下功勞,,至今傳為佳話。宋清朝進士仙江村人羅以純?yōu)榱_四姐對歌寫有《羅四姐歌碑》,?!都魏炭h志》載,羅四姐以洞為居,,以漁為歌,,橋下北端有一桃園洞,洞內(nèi)洞中有洞,,別有洞天,,相傳為羅四姐居室和練歌之處。現(xiàn)在走在仙江古樸的街道,,也能聽到嘉禾民歌的聲音,。
眾所周知,古樹往往是一個地方年鑒的符號,,仙江村也有這樣一棵古樟樹,,這棵古樟樹已有1000多年歷史,,樹高20多米,樹冠橫跨30余米,。樹干內(nèi)空外實,,枝杈密集,葉茂根深,。樹腰圍有10余米,,需5、6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住,。
種養(yǎng)殖業(yè)一直是仙江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近年來,該村積極對接“城鄉(xiāng)一體化”,,調整產(chǎn)業(yè)發(fā)展模式,,引進特色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走農(nóng)林漁生態(tài)旅游發(fā)展道路,,村民收入穩(wěn)步提高,。
陽春三月,煙雨蒙蒙中,,舂陵江上的水霧把仙江古村妝點的格外動人,讓我情不自禁改版了蘇軾一首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仙江比仙境,,淡妝濃抹總相宜”。行走其間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過完了,,我只是一個匆匆的行者,,即便再游玩幾日,也不能完全讀懂這座千年古村落承載的文明,。仙江古村,,待到我心靜如水,恬淡從容時,,再來約你厚重的內(nèi)涵可好?
臨別之際,,村支書羅衛(wèi)平告訴我們,仙江村已被列為湖南省傳統(tǒng)古村落,,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中國傳統(tǒng)古村落。
(作者系嘉禾縣石橋鎮(zhèn)政府干部 陳善武)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陳善武
編輯:鄧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