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拽著鄉(xiāng)愁進城來

來源:嘉禾網 作者:尹振亮 編輯:鄧和明 2014-12-24 15:04:21
—分享—

  □尹振亮

  走過很多城市,轉過許多山水,,能夠在瞬間撩發(fā)鄙人心情的當數郴州安仁的稻田公園,。因為鄙人小的時候長期生活在稻田中間,現在又住在城鄉(xiāng)結合部,,每天走出門,推開窗,,首先映入眼簾的也是稻田,。

  漫步在安仁稻田公園的石徑上,心里涌起了習總書記講的那句話:“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我想,,安仁的稻田公園就注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古城添新景,,花香蝶自來,。

  全國首創(chuàng)的安仁稻田公園位于該縣永樂江鎮(zhèn),是一座集農業(yè)示范、農耕體驗,、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業(yè)濕地公園”,。站在由中科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親筆題寫的公園大門前,筆者感嘆:這真是一種創(chuàng)舉!

  隨行的同事調侃地說:過去實施的是“大樹進城,,”現在推行的是“鄉(xiāng)愁進城”,。確實,該園整個園區(qū)達20平方公里,,依山就勢,,以“一江(永樂江)、一河(排山河),、兩山(熊峰山,、鳳崗山)、兩水(水上拓展中心,、兒童水上樂園),、八莊園(農耕文化園、江灘樂園,、水上游園,、農耕體驗園、鮮果采摘園,、春分觀鷺園,、萬畝茶園、國際養(yǎng)生園)”為核心,,在5萬畝連片稻田的路邊,、渠邊、田邊,、民居邊將花,、草、樹,、景等現代公園元素巧妙地融入稻田之中,,使山、水,、田園渾然天成,。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曾經寫道:“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當我走進安仁的稻田公園,就覺得鄉(xiāng)愁已經纏滿了身,。我想,,鄉(xiāng)愁就是黃尾巴狗站在老母親身旁搖著尾巴目視我歸去時的情景;鄉(xiāng)愁就是我早晨起來站在村口聽著窸窣、鳴蟬發(fā)出一陣陣悅耳的催醒曲,,看著村婦在池塘邊洗衣淌水時的生活場景;鄉(xiāng)愁就是老父親那花白胡須里盛產的一個個艱辛故事……

  走近公園牌樓右邊的兒童水上樂園,,一群群正在追逐嬉戲的少男少女們,有的在“蜻蜓點水”般向著水中的浮桶沖刺;有的在繩拉橋上“蕩秋千式”的行走;有的在木制的滾筒里尋找著身體與滾筒間的平衡,,且不時發(fā)出一陣陣刺耳的尖叫聲,,開心至極。我們都融入其中,,體味著“童趣”,。

  行走在安仁的稻田公園里,她雖然沒有江西婺源的那種大美誘人,,沒有蘇州周莊那種端莊靜寂,,沒有湘西鳳凰那種古樸典雅,沒有嶗山之巔那種寬闊大度,,沒有云南石林那種鏗鏘雄健,,但置身于牌樓左邊的農耕文化游園里,用雙腳去踩轉一下小溪里的水車,,就會勾起我兒時雙搶季節(jié)汗流浹背踩水車,,抗旱保苗時的艱辛歲月。用雙手去拽動一下石磨,,眼里就會映現出母親曾經拖著疲憊的病體推著石磨磨米粉,,做油丸子給我吃后補身子的難忘時刻。站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石雕像前,,我更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感動,,突然之間想起了我的家鄉(xiāng)——嘉禾。那里是神農發(fā)現稻谷的發(fā)祥地,,為什么就不能把聞名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請去走一走,,看一看?為什么……

  這里雖然沒有炊煙裊裊,沒有犬吠雞鳴,,沒有母喚兒歸地叫喊,,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場景歷歷可見,。

  鉆進農耕文化游園里,,不管大人,,還是小孩,人們既可以在這里吹拉彈唱,,健身跳舞,,傾訴衷腸,也可以在這里推推石磨,、燒燒柴火;既可以在這里打陀螺,、丟沙包、跳皮筋,、翻筋斗,,尋找來自鄉(xiāng)村的記憶,也可以與當地的百姓一起,,體驗一下安仁人怎么做米塑,、抖糍粑……總之,不管男的,、女的,,來到這里,就能徹底放松一回,,找到屬于自己的開心與快樂,。

  佇立在用鵝卵石堆砌而成的田埂上,迎著從數百畝綠綠蔥蔥的油菜地里拂來的清新空氣,,我心里頓時充滿了希望與愿想,。隨行的同事告訴我,這里曾經舉辦了五屆油菜花節(jié),,每年都將成為花的海洋,,蜂飛蝶舞,花香沁人,,每次前來賞花的游人一群群,,一雙雙,數十萬人,。中央電視臺,、湖南衛(wèi)視等新聞媒體都進行過現場報道。

  夜幕即將拉下,,我們來到了永樂江邊,,一行“農業(yè)濕地公園”的大字,遠遠就跳進了我的眼球,。河岸搖曳著大片褪了色的水草和自然生長的野竹子,,偶有幾只鷗鳥穿江而過,微弱的夕陽把遠山揉入水中,,構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目睹此情此景,,同行的“好攝之徒”,立即拿出“長槍短炮”,,爭先要把這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定格成永久的風景,。

  放眼安仁的稻田公園,這里天藍,、水清、山綠,、地肥,。我在“大飽眼福”之余,面對著遠方朦朦朧朧的熊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想起了炎帝神農嘗百草,,救百姓的傳奇故事:據中華第一本藥書《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據史料考證就在安仁的豪山鄉(xiāng)境內。當時神農為了給百姓治療疾病,,親自嘗試百草,,一次因誤食毒草,口干舌燥,,頭昏目暈,,忽見山泉石縫之中有幾株青翠欲滴的山茶,隨手摘了幾片放在嘴里嚼之,,頓覺滿口生津,,病痛漸減。大喜曰:“此物能生津解渴,,祛病除毒,。”之后,將此物奇特功效告訴當地山民,。當地山民喝了此茶后,,個個身強體壯,益壽延年,。好一個炎帝神農,,可敬可佩,可圈可點,。

  走出稻田公園,,難忘的是鄉(xiāng)音,難解的是鄉(xiāng)愁,。

來源:嘉禾網

作者:尹振亮

編輯:鄧和明

閱讀下一篇

返回嘉禾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