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山水桂林 豆腐凌云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張保軍 編輯:鄧和明 2013-10-11 17:23:19
—分享—

副標題:——嘉禾凌云豆腐文化藝術節(jié)游記

  (張保軍)

  神農(nóng)臨幸豆香醇,,煮就瓊漿白玉魂,。借問此物何方好?春陵河畔凌云村,。

  ———詩贊嘉禾凌云豆腐

  九月八日,,嘉禾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凌云豆腐文化藝術節(jié)。

  早上八點鐘,,我們幾個人就搭伴坐車去逛豆腐節(jié),。車到坦坪鎮(zhèn),就看見公路兩邊插著一桿桿紅紅綠綠的彩旗,,還有橫貫公路上空熱情洋溢的紅綢宣傳條幅,,讓人還未到凌云便已感受到凌云豆腐節(jié)的熱鬧氣氛。及至西車村,,路上的車輛多的排成了兩條長龍,,在交警的指揮下艱難地移動著,還沒有人走的快呢,。我們只好棄車,,在車流間穿梭而行。

  好在節(jié)令已到白露,,秋意清爽,天公作美,,前兩天還下著雨,今兒天已放晴,,但厚厚的云層還在天上流連忘返,,好似也要一睹豆腐節(jié)的盛況。幾個人說說笑笑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凌云村頭,。一座拱形彩門裝扮的這個小村落分外壯觀,兩側的對聯(lián)龍飛鳳舞,,氣勢磅礴:“品味豆腐文化,,做客山水人家。”寥寥數(shù)語道出了凌云人的熱情厚道,,寫出了凌云人的千年文化韻味,,更表達了凌云人打造豆腐品牌的信心與決心。

  整修一新的街道上,,來自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村民,,以及慕名來自北京、廣西等省區(qū)及縣內外嘉賓游客數(shù)萬人絡繹不絕,,到處洋溢著歡笑聲,、贊嘆聲。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轉過一個彎兒,,便踏上了凌云橋,。

  凌云橋是一座多孔石拱橋,,四架連環(huán)大拱如飄逸穩(wěn)健的七彩虹,橫跨200多米的春陵河面,。橋墩上相接的大拱肩上對稱的排列著高低不等的七個小拱,既減輕橋身的重量,,又顯得美觀大方,,在雨季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起到泄洪分流的作用,。這樣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精巧,,充分展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站在橋上,,春陵河的風姿一覽無余:寬闊的河面上,,碧波蕩漾,激起一圈一圈的漣漪,。兩岸怪石嶙峋,,簇長著茂密的毛竹從,間或生長著低矮的柳樹,。由于地形復雜,,人們活動相對較少,至今仍然保持著原始的自然植被,,這種凌云獨特的地貌結構,,真可謂是風景秀麗環(huán)境幽雅之處啊!

  三三兩兩穿梭在碧波里的竹筏,是中青旅投資策劃的凌云豆腐節(jié)的一個靚點———“竹筏漂流”,。 據(jù)說,,竹筏又稱竹排,用竹材捆扎而成,,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水上交通工具,,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竹筏漸漸淡出人們視線,。近年來,,隨著旅游行業(yè)的日益興起,不少旅游公司都把“竹筏漂流”作為水上旅游觀光項目進行投資開發(fā),,深受各地游客的歡迎,,廣西桂林漓江、海南萬泉河等地的竹筏漂流,,都是游客選擇竹筏漂流的不二之選,。所以此次凌云豆腐文化藝術節(jié)上,“竹筏漂流”就替代了上兩屆專業(yè)性相對來說比較強的“龍舟競渡”,,讓人們在更加優(yōu)雅舒適的竹筏上欣賞春陵河的旖旎風光,。

  不遠處的河面上,,正好駛來一艘竹筏,竹筏上的游客穿著橘黃色的救生衣,,坐在平穩(wěn)的竹筏上,,看河水在腳下向后移動。竹筏過后劃開的水波,,驚起一群覓食的野鴨,,撲棱棱的振翅高飛;還有那躲在窈窕的柳蔭下撒網(wǎng)的漁翁,隨著輕輕搖晃的小船,,在悠然的享受著這份清涼與愜意……更有那對岸光滑的石壁上篆刻的鮮紅的大字:“山水桂林 豆腐凌云”,,此情此景堪比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真真一點兒也不遜色,。

  走過凌云橋,,就進入了凌云古村落,依山而建的民居,,高高低低錯落有致,。這里是嘉禾古建筑群保護區(qū)。電視連續(xù)劇《櫻桃正紅》劇組正入駐凌云村,,準備在此拍攝外景,,借著攝像機的鏡頭,歷史悠久的凌云古村落將以韻味無窮的魅力展現(xiàn)在更多人們的眼里,。

  豆腐一條街是一條古香古色的小巷,,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我卻要說“豆腐香也不怕巷子深哦,。在綿延彎曲的小巷里行走觀光,,兩旁的方磚筒瓦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好像穿越在厚重的歷史里,。聞著誘人的豆腐清香,,才真正感受到“走遍四水和三湘,最是嘉禾美食難忘”,,這話說的一點不假呀,。

  說起凌云豆腐,得名源于一個傳說———神農(nóng)過川,,上岸下憩,,清風入懷。聞男女嬉,,及迂,,神農(nóng)云:“地秀兮,人善兮,。單欠一物,,此物乃豆種,,名曰黃豆,以此地之靈,,種豆必豐,。授爾一機,曰豆腐,。湯燜炸煨,,撩而不拔,童叟皆宜,,此乃豆腐凌云也。”后人記之,,是有凌云村之名,。

  無論傳說是否靠譜,但凌云豆腐好吃確實出了名,,堪稱嘉禾名菜一絕,。豆腐能始終保持細膩白皙,煮而不爛,。“外表八十歲,,里面十八歲”說的是凌云豆腐表皮金黃如八十老太的皺紋,內心細嫩如十八少女的肌膚,。

  今天恰逢好時機,,可得好好解解饞。我們站在一個豆腐攤位前,,觀看老師傅親自現(xiàn)場做油炸豆腐:只見他小心地把剛做好的水豆腐輕輕劃開盛在小鏟子上,,然后在大口油鍋邊讓豆腐滑落油中。待豆腐表面呈現(xiàn)出黃橙色澤,,外香里嫩,,撈出鍋后,放在盤子里,,再灑上紅辣椒,、蔥段,綠色中映著一片紅,、紅艷艷里又襯著點點綠,。夾一塊放在嘴里,一口咬下去,,舌尖觸著的是香脆的油炸豆腐皮,,稍微有些辣辣的感覺,緊接著就是滿嘴豆腐香,。

  飽了口福之后,,我們離開豆腐攤,,按照老師傅的指點,去前面的豆腐作坊工藝展去學習學習,,爭取把凌云豆腐的制作手藝學到手,,哈哈,以后就能天天解饞飽口福啦,。

  豆腐作坊工藝展設在小巷邊的一間獨門獨戶的廂房里,,地上陳設著豆腐作坊工藝不同時期的石磨、推磨,、木桶,、豆腐架子,過濾包,、蒸煮鍋,、成型磨具等。欣賞著這些凌云先人們流傳下來制作豆腐的全套家什,,儼然進入了一個古老的豆腐王國里,。四周墻壁上還張貼著豆腐民俗攝影書畫展以及彩繪豆腐工藝流程掛圖,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從泡豆、磨漿,、濾渣,、煮漿、點鹵水,、壓制成型一系列豆腐制作程序,,把制作凌云豆腐的秘訣毫不保留的展示給游客們??粗鴪D片上的豆腐師傅們坦胸流汗,,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道道工序,才知道,,原來清香美味的豆腐是經(jīng)過如此繁鎖的辛苦勞動才制成的,。真是不容易啊!

  從豆腐作坊工藝展室出來,再向前走,,小巷的路逐漸地升高,,不多時,便來到凌云村的最高點——北門樓,。一條百級石凳臺階緊貼著懸崖峭壁直達凌云后河灘谷底,,望上看,蒼松翠柏郁郁蔥蔥,枝干如盤旋飛騰的虬龍,,探出峭壁;俯身下觀,,堆砌的石墻直上直下,連個攀爬的落腳點都沒有,。在盛行冷兵器的遠古時代,,真有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恢弘氣勢。

  沿著石階走下去,,就見一眼泉水清澈見底,,汩汩涌出的彎彎曲曲地流向后河灘,匯入春陵河,。據(jù)說用此泉釀造的豆腐嫩嬌嬌,、顫悠悠、是凌云豆腐中的極品,。當年的凌云豆腐佬們就是在這條石階上早出晚歸,,汲泉釀造,把清香可口的凌云豆腐送進千家萬戶,。“豆腐帷中雞報曉,青石臺上行人早”就是他們辛勤勞作的生動寫照,。

  循著石墻峭壁下的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就到了凌云后河灘,這次凌云豆腐文化藝術節(jié)的主會場就設在后河灘邊上,。臨時搭建的舞臺,,富麗堂皇。欣賞富有民俗特色歌舞文藝演出盛會的游客人山人海,。我們正好趕上今天盛會的高潮,,舞臺上艄公魚姑簇擁著譽稱“北有蘭花花、南有伴嫁歌”嘉禾民歌大賽“歌王”李佳載歌載舞,。這位漢族女歌神“羅四姐”傳承人將與來自廣西的“歌王”,、著名電影《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女士千里相聚凌云村,一唱一和,、巧妙親切拉山歌,。

  關于“羅四姐”對歌“劉三姐”,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相傳北宋初年,,嘉禾縣有個以唱伴嫁歌著稱的漢族女歌神叫羅四姐,被北宋王朝的廣南節(jié)度使歐大郎帶到軍營中做歌妓,。當時,,北宋正與實力相當?shù)臄硨旁絿┏植幌拢∏晒旁絿灿幸晃粔炎迮枭窠袆⑷恪晌桓枭裣嘤鰧Ω?,將善良,、愛情、寬容,、睿智滲透在歌中,,最終感動兩國將士放下武器,促使兩國放棄武力,,和平相處,,成為佳話流傳至今。

  遠處春陵河上傳來隱隱約約的歌聲,,“羅四姐”與艄公魚姑翹首以盼,,望向遼闊的河面,紛紛涌向河邊,,去迎接“劉三姐”的到來,。

  “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xiāng)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著名電影《劉三姐》歌王,、演員黃婉秋女士、愛人阿牛哥何有及一家人乘著竹筏,,唱著一曲《只有山歌敬親人》,,緩緩而來。

  “鐘水河畔搭歌臺,,有歌姐妹請出來,,今日來了劉三姐,快把好歌唱頭牌,。”羅四姐傳承人李佳首先開唱,。

  “四姐唱歌好口才,兩湖兩廣都傳開,,今日凌云來相會,,請把歌題唱出來。”“劉三姐”黃婉秋接上了腔,。

  在湘桂兩位歌王的一唱一和,,一問一答下,把千年后的“羅四姐”與“劉三姐”的再此相會凌云對山歌,,推向了更高潮,,贏得了游客嘉賓的陣陣掌聲和一片叫好聲。隨后,,黃婉秋外孫女如秋的清麗優(yōu)雅的獨唱《我是小小劉三姐》歌舞,,更是展現(xiàn)了不遠的將來,民歌傳承創(chuàng)新的獨特魅力和湘桂聯(lián)誼的深厚感情。

  本來陰云飄忽的天空,,聽到這精彩的山歌對唱,,也云開霧散,耀眼的太陽抬出身來一睹湘桂歌王的風采,。

  看著時候不早了,。我們一行人才戀戀不舍得離開后河灘主會場,走過峭壁下的浮橋,,踏上歸程,。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張保軍

編輯:鄧和明

閱讀下一篇

返回嘉禾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