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沉重的背影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鐘輝娟 編輯:鄧和明 2013-05-23 11:28:37
—分享—

  時值暮春,,春雨連綿,,老天鉚足了干勁要將整個原野澆透,茫茫的和風細雨中,,萬物是那樣的富有生氣,,透出一股新綠,那綠色仿佛要蹦出來,,在這溫潤的細雨中搖曳著,,瘋長著。晚上我?guī)ш犞蛋?,留宿?zhèn)政府大院,,夜色襲來,空氣清新,,囿于辦公室的天地,,偷得空閑,翻起了那本老的泛黃的《經(jīng)典懷舊散文選》,。

  搏取我視覺的是朱自清的《冬天》,,這位先生嶙峋的身影,逡巡在清華園里,,破舊的長馬褂捂不住那火熱的才氣,,留給后生多少膾灸人口的文章。先生硬撐著虛弱的病軀與暴政和外敵抗爭,,那瘦小殘弱身軀何等鐵骨錚然,,寧可挨餓卻決不吃美國所謂“救濟糧”,沉淀在先生身上那“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千年的文化因子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在《冬天》的字行里,自清先生描述著親密家人生活點點滴,,所有的豪情和才情化成了無言的柔情,,躍然紙上。“現(xiàn)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得她那微笑的影子”,,這種濃厚的伉儷之情讓人讀得凝噎。令人恍若回到千年前,,感受到東坡在《江城子》中所述的“昨夜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的思念之苦,。

  古來述人狀物,,“背影”之為題材,深刻醒人者,,竊以為無如自清先生之右,。然而我在一次次細細地品讀后,驀然感受這背影是如何沉重,,是“蹣跚”的,,是“努力”的背影。幼時的我,,讀不出背影中的父愛,,而如今為人母,為人妻,,方才感到那蹣中山,,努力的背影后面如山的父愛。小時候我是那樣的調皮,,個子比同齡人都矮,,貪玩不好學,每每很遲了還賴在家中不愿去學校,,是父親用輛笨舊的載重自行車托著我去學校,。到了教室,我不是急著進去,,而是沖著父親騎著自行車遠去的身影大喊:“爸爸,,今天下午早點來接我回家。”父親頭也不回地應著:“好咧,,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那些年,父親還年輕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為了家計,,騎著那輛二八自行車風里來,,雨里去,到處留下了忙碌的背影,。

  飽蘸感情描述父親背影還有近代文豪丁寧老師,,乃是當代才女,筆下千秋,,不讓須眉。丁寧老師在年逾古稀時寫下《愧疚》一文里有這樣一段深情的描述:“那背景,,那錢褡子,,一直變得很小,很小,,然后看不見了,,我才扭轉頭哭著回家。爹這個背影,,長久不變,,……當我懂得一點人生以后,我常想,,有誰能夠把我爹的背影寫出來啊!”我想,,寫出那沉重的背影,是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而不僅是一支筆。

  多年的學生生活,,早已習慣看那老師們揮筆書畫的背影,,聽著粉筆灰“簌簌”地往地上掉,多少老師就這樣的“簌簌”聲中,,從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變成了老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而我們卻在這“簌簌”的粉筆灰飄落聲中茁壯成長,。工作以后,我常常想念起恩師們的背影,,那是奉獻的背影,。而我們總是這樣或那樣地忙,忙的只將那背影埋在心底,,卻幾何時來看望我們的恩師,,再去回報那佝僂的背影呢。

  參加工作以后,,多年的基層崗位歷煉,,讓我目睹了形形色色父老鄉(xiāng)親們的勞作的背影。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背影,,這些辛勤忙碌汗流浹背的工作背影撐起了真正的天地,。黨和人民是“魚”和“水”的關系。心中為念農(nóng)???,耳里如聞饑凍聲。司馬青衫,,太上之忘情,,之品高,我不擅比,。但是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干部,,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雖然在我國現(xiàn)行政治體制中是最基層政府領導,,但是在實際中又是關系到三萬群眾的切身利益“父母官”,,為此我認真謹慎地用好手中每一寸權利,為一方群眾謀福利,。

  多年的基層領導也讓我見識到了廣大基層干部那雷厲風行,,風風火火的背影。他們工作在基層,,奉獻在基層,,無怨無悔,是共和國的脊梁,。而如今,,吾家愛女即將步入初中,人生的花季雨季,,每每看到孩子背上書包歡快邁向學校的那刻,,深刻地感嘆,這是希望的背影啊!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鐘輝娟

編輯:鄧和明

閱讀下一篇

返回嘉禾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