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疏鐘”為湖南嘉禾縣古八景之一,千年古剎,,今日換新顏,,令人神往。9月1日,,我與夕陽相伴,,興而游之。亭軒殿塔,,盡眼望過,,靜思佛理,偶有所得,。
據(jù)記載,,普濟寺始建于唐,數(shù)朝擴建后有觀音閣,、大雄殿和湘山殿,,昔日信者云集,一則領(lǐng)略“寺外青煙煙外峰,,煙中佛寺曉鳴鐘,。煙消寺出鐘方歇,鐘撤煙飛寺又封”的妙景,,一則誦經(jīng)拜佛求財求嗣求壽,。可惜古剎屢屢受劫,,清時禍后又修,,民國時被拆,文革時被毀,。
改革開放,,豐衣足食,民眾追思曾為“江南第三佛地”“鐘聲覺世長”的安靜。2001年起嘉禾重修普濟寺,,仿古修成三殿,。深池曲欄中天王殿佇立,殿內(nèi)彌勒佛慈心善面,,“大肚容忍懺悔人佛理圓融,,喚臉迎來有緣客心生歡臺。”最為壯觀肅穆者為大雄寶殿,,殿前九層寶鼎和香爐聳立,,堂宇環(huán)伺,風(fēng)鈴叮鐺,,殿門立柱上草書“普渡迷津解厄消災(zāi)興福地,,濟施法雨尋聲救苦拯眾生。”山頂觀音殿燭煙繚繞,,“香云普覆四大州,,金爐巍聳三千界,”“能知混合風(fēng)回道,,金鼎黃芋日日生,。”
重修的普濟寺柏竹掩映、塔亭層疊,,已成為嘉禾文化旅游的一大景點,。有知情人說,平日里,,仕者布衣,,絡(luò)繹不絕,虔誠跪拜,,念叨默許,。我想,人,,各有所信,、各有所求,但人們既然拜佛,,則應(yīng)知佛意,。我不懂佛,但細(xì)細(xì)想想,,也可化簡,,佛為善,善在性,,性從心,。所謂“有千萬財富不忘周濟窮困,秉簞食瓢飲不忘敬老哺幼”,或者“居權(quán)貴之位常懷為民之心,,處卑微之境不墜憂國之志”,,即為修心。如果人們跪拜時默念的是此心此性,、此善此佛,,那么起身后看青山流水、聽暮鼓晨鐘,,一定會心曠神怡,、胸懷廣闊,進(jìn)而倍增為他人服務(wù)的精神和為自己生活的樂趣!
倘問此游有何收獲,,應(yīng)該是粗粗意會到了“普濟”的大意吧,。
來源:嘉禾網(wǎng)
作者:劉元偉
編輯:鄧和明